2023春季学期总结

主曲:论文与学业

今年的寒假休的很长。由于去年12月时各地疫情形式严峻,我在12月1日就回了家,之后一直到2月6日才返回学校,在家里待了两个月。

在上个学期的时候,我一直在做一个用来练手的项目,具体来说是复现一篇没有提供源码的系统文章(其实是偏软工的测试工具,但是发了系统的会)。这个复现按理说应该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是1-2个月的工作量,但是我上学期过的比较放松(标准955工作时长),在做的过程中老师和学长学姐也基本没有Push我,所以从9月初做到了11月末。之后整个12月基本都在寝室封控,我便又荒废了一个月。所以我整个学期都过的很愉快。只是等到我回到家后一想,不对啊,这不相当于一个学期就做了一个预计1个月搞完的练手项目吗。这时候我就开始有一点焦虑了。但是回家的喜悦加上不停自我安慰没事才刚回所半年时间还长,让我很快缓解了焦虑,开始开心迎接新年。

真正的焦虑在于年前的一天,导师突然在群里发消息,一个还在雁栖湖的研一学妹的论文中稿了!于是我就稍微分析了一下情况,不分析还好,一分析吓我一跳。我先看了看学妹的论文,确实是一个做出了新的工具,测试了知名系统,发现了真实Bug的工作,不是灌水。也就是说,在当时的这个时间点,我还没有研究题目,而低我一级的同学已经把论文都发表了!这使得我感到深深的peer preesure。接着我又看了看实验室之前的工作,学长学姐们大多是在第三年发表第一篇文章,但是想要在第三年发表的话,那一般第二年就要把文章写好投出去。但是到了寒假还没有题目的我已经基本没有可能能在第二年把文章投出去了。这又使我感到了可怕的毕业焦虑。peer preesure和毕业焦虑联合起来,瞬间摧毁了我的信心。

等到开学之后,我就告诉自己:要抓紧时间。具体做法是,把每天的工作时间延长,工作日晚上在实验室待到8点然后回寝室工作到11点,或者直接在实验室工作到10点。周末取消掉游玩计划,社交活动尽可能从耗时长的玩耍变成耗时短的约饭,空出的时间都用于去实验室加班。导师也给安排了第二个小任务,把学姐之前的一个工作稍微完善一下,投一个4页的短文。

2月份把上学期的demo项目的展示ppt修改到了导师满意的程序,3-4月份实现新功能,5月份写论文。6月份摆平放松+等结果+尝试和导师商量下一个课题的方向。7月份收到论文拒稿通知,稍微给下一个课题开了一个头。转眼间这个学期就又结束了。

虽说看起来这个学期又是一事无成,但是我感觉上比上个学期要好太多了,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差学生从20分进步到了40分。所以我甚至想要非常自恋地在这里总结一下这学期的进步。

  1. 论文阅读到达了新的阶段。上学期的论文阅读基本是照着学姐的博士论文参考文献读。这些文章虽然经典,也和我们组的研究内容高度相关,但是这些文章都比较老了,大多都是5年前的成果。但是在上学期刷完了这些经典文章后,这学期我可以从近两年的会议论文中选择阅读的论文,对于前沿研究动态的把握上了一层台阶。换句话说,我到现在总算可以说,我稍微了解了几个研究方向相近的团队最近做出了什么成果。

  2. 有了一个可以进行投稿的4页短文和对应的代码实现。虽然论文没有中,但是论文他就在那里,稍作修改可以到10月份转投另外一个会议。我也可以将之后的主要精力放在下一个课题上。在经历了一个练手项目和一个短文项目后,我终于可以开始第一个正式的题目。这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和导师确定了课题,预计下学期要做出来。

  3. 经历了一个科研工作的整个流程并提升了全方位的能力。这学期我将自己上学期的工作的展示优化到了导师和学长学姐都认为合格的水平,搞明白了学姐之前项目的代码结构还加了新功能,对于分布式系统测试工具会遇到的问题(比如确定性重放,测试预言等)拥有了直观的认识,学会了latex,了解了论文写作的一些初级技巧,查阅了我的研究方向的各个学术会议的规模和大致投稿日期。相比于上个学期结束时,我可以认为自己确实有了一定的提升。

只是,peer preesure和毕业焦虑都还远远没有结束。这学期周围同学纷纷各显神通,2年级还未结束已手握4篇CCF-A者有之,各个大厂实习拿了一遍者有之,同时兼顾学校科研任务和实习公司科研任务同时稳定产出者有之。而且我周围的下一级同学都纷纷有了投稿计划。而我如果想要顺利毕业,我需要满足5分的所里积分要求和3个完成的工作的实验室要求。我的第一个正式工作都要放在三年级才能开始,按时毕业已经不是特别稳了。打字至此,不由黯然神伤:“要是我能再优秀一些多好啊,我现在什么都做不到。”

副曲:友谊与聚会

这学期经由一些活动交到了一些新朋友呢!开心!

但是由于过于焦虑进度,我推掉了和本科同学的武汉聚会,难过。

副曲:退路与反思

在改论文阶段,经历了差不多三个星期的连着好几天从8点起床工作到晚上3点回寝室的生活。

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第一周感觉很正常,因为之前也时不时会熬夜。第二周身体逐渐不适。等到第三周,到最后心脏都感觉会隔几十分钟都要明显不正常地跳动一下,咳嗽胸闷之类自不必提。

这种情况下就很想骂人,但又不知道骂谁。小导师和师姐也每天改论文到12点然后8点到实验室接着改。最后一天我2点多睡着了,醒来一看学姐4点给我改了好几大段。

我很难不去想我要是就这么放弃会怎么样。然后悲伤地发现自己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假如自己博士读不下去quit了自己可以去做什么。

最好的情况是我能有很多钱,这样我不读博反正也饿不死,我想干啥就干啥。可是我并没有很多钱。其次是最好能有个位置一直预留给我,这样我不读了就去直接上班,可惜互联网大厂不会要没有价值的人,家里也不存在什么安排工作之类的事情。

看来只能再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其实光想的话可能的退路有很多,但是我一直没有精力/时间/勇气之类的东西真的去验证这些退路的可行性,也没有在任何一条退路上做些更深入的准备让其真的可以成为一条退路。

目前的想法是抽空考个教师资格证什么的吧,这样或许实在不行了还能回老家找个中学当老师,总比去厂子做小工强。而且中学老师的话,我的本科学历应该可以刚刚够用,

副曲:西安游记

在学期的最后,高温假(暑假)的开始,决定开启一次旅游。旅游地点选择了西安,这样我可以同时旅游和拜访两个同学。

西工大的友谊校区到处都在翻修,我感觉修好后应该会很好。现在每一次去逛高校都要羡慕一下校园里的各种便利设施,比如各个小饭店。

去看了网红邵典老师的办公室,很狭窄的一栋楼,走廊给人的感觉很闷。不知道邵老师和她的同学们日常需不需要些额外的东西来调节情绪。

永兴坊很好玩。虽然很多摊位其实是“陕西某市名字”+“到处都有的小吃的名字”这样的组合,但是人多,好看,热闹。我就喜欢这种花里胡哨的集市。不过永兴坊其实不是很大,逛不了太久。

钟楼和城墙都没有进去,太热了。只在外面拍了下照。

易俗社文化街区其实有好多东西。参观了那里的秦腔博物馆,易俗社博物馆,和建筑文化博物馆,都是很普通的博物馆。这里还有一条怀旧风格的地下文化街,我其实没有太大感触,但是同行的妹子看到这种怀旧的东西显得很开心。

由于太热了,原定的碑林博物馆和城墙骑行的行程被换成了看电影。

大唐不夜城太好了。去的那天因为喷泉系统维修所有演出都取消了,但是只是走走逛逛就已经有获得了很好的体验。我喜欢这里的雕像和装饰群,雕像连成一大片一大片之后,就营造了一种无声的氛围。我喜欢这种氛围让我臆想出的那种盛世气象。

其实现在也算是盛世吧,只是每天忙于打工和生活,什么东西都没有机会去沉浸式感受。也许过很久之后,也会有后人为现在的时代修丰碑。

参观了中科院的国家授时中心,比我们所大太多了。实际上我觉得授时中心应该比中关村任何1个所+青年公寓都要大。它里面甚至还有足球场!我好羡慕。

复活的军团的演出太冤种了。这个演出从体验上我看最多愿意出50块钱,可是它的门票直接买的话美团上要260……我的评价是别去。

由于我一开始对兵马俑的预期太低,所以实际看到后甚至还给了我一点小惊喜。一个兵马俑其实没什么意思,但是那么大一个坑全都是兵马俑就有点感觉了。再请一个讲解游览过程中随意听听,游玩感觉也还不错。但是出口出的巨长商业街和巨拥挤公路属实有点败好感。

讲道理差不多2天时间玩的东西还是挺多的,也算是体验了一把特种兵出游。